<th id="qugqw"></th>
          <big id="qugqw"></big>

          <strike id="qugqw"></strike>
          <strike id="qugqw"></strike>

          時間
          更多
          首頁 >> 教育 >>教育 >> 大可不必?高校開設“公務員微專業”引爭議
          详细内容

          大可不必?高校開設“公務員微專業”引爭議

          3月17日,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發布《西南大學“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微專業招生簡章》,引發關注。

          1679366744548045.png


          上述招生簡章顯示,西南大學“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微專業,系對標公務員和行政事業公務人員公開遴選所需核心知識而建設的應用型專業。該專業整合了歷史學、民族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行政管理學等學科、專業的資源,通過公文寫作、公務禮儀、行政能力測試與申論訓練等課程系統培養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和未來職業生涯的決勝力。

          招生對象為西南大學大二及以上年級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學制1年,學期兩學期,學分24學分。

          “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專業單獨編班,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制教學模式,主要安排在暑假集中授課,部分實作可根據需要,安排在寒假、周末。

          1679366814143318.png

          1679366834539358.png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專業不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備注信息,不授予學位。

          相關話題隨后沖上熱搜,引發網友討論。

          有網友表示
          “挺好的,比培訓機構劃算多了”

          1679366962557305.png


          但也有網友質疑
          “至于這么卷嗎”

          1679367009387356.jpg


          除了“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微專業,近期,西南大學各學院還發布了鄉村振興、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無人機技術與應用、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教師教育+、智能電子制造、生態安全與管理、伴侶動物科學等多個微專業的招生簡章。

          據《西南大學微專業管理辦法》,該校面向本校學生提供微專業選學,是為了“促進學生跨學科知識能力的交叉融合,提高學生從業競爭力和對未來社會適應力,豐富學習方式!

          1679367086377042.png


          紅星評論

          如何辦好“公務員微專業”,比簡單冷嘲熱諷更值得探究


          應該說,創辦微專業,是高校貫徹和實施新時代高等教育育人質量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塑教育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重要探索,既有利于克服高校傳統上專業設置比較細,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連接不緊密的弊端,也有利于滿足學生發展個人興趣、學習學科前沿知識、了解新興產業態勢的需要。目前各高校比較受歡迎的微專業,比如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等,都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


          那么,根據這樣的開辦宗旨與教育理念,西南大學“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沖上熱搜,似乎也并不出人意料之外。因為其專業課程設置,比如申論概論、公文寫作、公務交流與表達規范(公務禮儀)、公職人員情感管理與心理健康維護、行政能力測試基礎等直接服務于公務員考試的課程,占了整個課程體系的多半,很難不讓人把這個“微專業”與“考公培訓”相掛鉤。


          翻閱網友在這條新聞下面的評論,發現既有批評性意見又有肯定性意見。有網友調侃以后大學只設4個專業:考研、考公、留學、躺平,這很大程度上是對“微專業”的誤解。不過,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社會公眾對高等教育,有著與“就業培訓”完全不一樣的期待。一直有聲音認為,高校培養的一些專業人才與社會需求相脫節。但這也絕不意味著要把高校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向各種培訓機構看齊。


          公務員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相關義務,他們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因此,高校為各級政府系統提供人才支持,也是其重要的社會責任。高校為政府系統培養合格的后備人才,理應在通識教育與系統的專業教育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各自專業中學有所成,而不只是引導學生把過多的時間用在公務員應試技巧的訓練上。


          微專業作為大學里的一種學習方式,并無特別的導向,只是學校對部分學生需求的一種回應。對待一種新生事物有不同意見,說明大家對此尚有期待,可以讓其在發展過程中去修正和完善。如何辦好“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這個微專業,比簡單地冷嘲熱諷、一棍子打死更值得探究。



          來源: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網友評論、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王天定(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稿 


          技术支持: 善建站 | 管理登录
          返回頂部 seo seo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